还记得高中国文第四册第一课<台湾通史序>中的一句话吗?
「汝为台湾人,不可不知台湾事」比起中国五千年历史的台湾台湾长度,台湾的台湾台湾亚洲砖码砖专区2022/免费高清完整片历史可以说是小巫见大巫,还记得在历史课本上关于这个小小的台湾台湾蕃薯岛的美称吗?「福尔摩沙」
葡萄牙人航行路过时,远眺台湾发出来的台湾台湾赞叹「福尔摩沙」,意味着美丽的台湾台湾岛。对于这一块自己居住的台湾台湾小岛我们又了解了多少呢?
大家好欢迎来到「听说你很棒」我是露西C,今天要为您分享心得的台湾台湾书是『
台湾史上最有梗的台湾史』。
话说很久很久以前,台湾台湾台湾是台湾台湾与中国大陆相连在一起的,后来因为板块挤压,台湾台湾于是台湾台湾在平坦的路地上隆起了一层又一层绵延的山脉。
而且数万年前的台湾台湾冰河时期,水分顾名思义大多结成冰霜覆盖在陆地上,台湾台湾所以浅浅的台湾台湾台湾海峡在当时还是裸露的陆地。
等到冰河时期过去之后,冰雪化成了海水,台湾海峡也因此被海水覆盖,从此台湾就与中国大陆分开,成为了海上的小岛。
台湾主要的有两个时期,第一个是史前时代、第二个是历史时代。
今天露西C会直接从历史时代为大家介绍,台湾几个比较重要的时期
1、17世纪荷兰与西班牙时期
2、郑芝龙、郑成功、郑经与清朝的爱恨纠葛时期
先来说说十七世纪外国人出现之前的台湾;大明王朝对台湾是完全没有兴趣的。因为古代中国的疆域都是以「陆权」为主,小不隆咚的海上台湾根本不在大明王朝的眼里,于是当时的台湾被归类为「蛮荒之岛」。
在这段时间登入台湾最有名的、且最大规模、最有系统的就是海盗头领郑芝龙、颜思齐。亚洲砖码砖专区2022/免费高清完整片因为明朝实施海禁,禁止民间对外贸易,意思就是中国的人民不允许跟外国人做交易,但是杀头的生意有人做,既然在国内不行,那我就跑到你明朝管不到的地方,那就是台湾啦!所以郑芝龙跟颜思齐不止是海盗,更是商人,频繁的交易很快养大了势力,很多人追随,可以称作在外国人占据台湾之前的「开台王」。
欧洲人在十七世纪之所以会来到亚洲,目的是为了取得宝贵的香料。因为欧洲国家不产香料,但是对于亚洲热带国家来说,香料是随处可以见到的东西,只要能在亚洲多交易到一些香料带回去,几乎就可以不愁吃穿了。很夸张吧?但是对于欧洲来说,香料就是这么珍贵的东西,讲白了出发点也是为了钱。
当时的欧洲人看见了台湾在国际市场上重要的交通位置,除了是亚洲大陆往东出海的要冲,又是东亚孤岛中段往来日本、菲律宾的必经之地,谁有了台湾就等于有了黄金店面,光是与这几国进行货物交换、贸易,钱根本躺着就来。
但是欧洲各国最先抢夺的,是离大明国更近的澳门、澎湖,荷兰人抢夺澳门失败,占据了澎湖又与大明朝发生冲突,毕竟伸手勉强管得到的澎湖还在中国的管辖范围之内。
所以荷兰人只好询问明朝『那我去大员(台湾)可以吗?』
对这个化外之地明朝爽快的答应说:『OK』。
于是西元1642年,荷兰人撤退到台湾,并且在台南附近开始建立基地,才发现原来台湾这么好,捡到宝啦!
由于台湾的地理位置特殊,在当时并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所以荷兰人不需要交税,卖多少就赚多少,加上台湾的天候温暖怡人,非常适合农作物生长,因此荷兰人引进了黄牛,交给农民进行耕作;同时台湾在当时有非常多的梅花鹿,荷兰人就要求原住民负责打猎,没多久就摇身一变成为了世界级的稻米、蔗糖、鹿皮的专门供应商。
荷兰人更将土芒果、豌豆引进台湾,丰富了台湾人的味觉。除了带进有形的外来物种,荷兰人还开设了学校,教育平埔族人学写字。
虽然说荷兰人统治台湾,其实并不是荷兰国王下令统治这块小岛,真正在台湾进行统治的是荷属「联合东印度公司」而已。而这家超级大的跨国企业,拥有荷兰国会给予的特权,在海外行使极大的权力,例如:作战、订条约、司法、殖民等等,可以说是荷兰国家势力的延伸。
西班牙人呢?西班牙人晚了荷兰人两年的时间来到台湾,他们以基隆为基地,势力范围在北台湾,当时西班牙人跟荷兰人位于欧洲的故乡正在互打,史称『八十年战争』,可以说是狭路相逢在台湾岛内继续互打,最终西班牙人被荷兰人赶跑,投降之后鼻子摸一摸乖乖离开台湾。
荷兰人在台湾经营的时间并不多,只有38年,但是在这段「荷西时期」里,是台湾第一次有会写字的人长住了下来,为台湾做了比较长久,有规模的治理,使台湾人从史前时代,进入到了历史时代。荷兰人所建立的政权也是台湾史上首次出现政府型态的政治组织。
由于台湾只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据点,所以在台湾的荷兰人并不多,大约都在4000-5000之间,之所以可以凭这个人数统治台湾,全因为荷兰人强大的武力压制以及政治手段,不过1652年一位叫做郭怀的先民,在不堪沈重税金的压力下曾经率领农民反抗,很遗憾最终以失败收场。
不久之后荷兰人的克星,国姓爷郑成功,海上最强美男子粉墨登场了!
前面提到说郑成功的老爸郑芝龙,不但是个大海盗、更是个大商人,在他气势最旺的时候,连荷兰人看到他都要躲起来,甚至连大明帝国听到「郑芝龙」三个字也要让他三分。
郑成功从小就被老爹带到福建读书,中国传统教育忠孝仁义的性格因此被养成,大明朝覆灭之后,他的老爸考虑之后决定投降清朝,但是郑成功坚决不同意,清朝得知郑成功不愿意投降,就把他老爸郑芝龙押到北京软禁,进一步攻破了郑成功的福建老家,甚至玷污了郑成功的母亲致死。
清兵离开后,郑成功悄然地回到福建老家,为了恢复母亲的贞洁,竟然把母亲的尸体剖开,清洗之后再下葬。此刻的郑成功一肚子的国仇家恨,点燃了心中反清复明的火种,这一年郑成功才23岁。
在西元1661年郑成功率兵攻进台湾、到1662年荷兰人开城投降之前,郑成功已经在大陆已经抗清15年了。
其实郑成功决定来台湾,也是经过内心一番挣扎的,退到了台湾差不多就等于弃守整个大陆了,是最不得已的一步棋,就在百般纠结的时候,一个叫做『何斌』的人遇到了郑成功,没想到这个小人物何斌改变了郑成功的命运,也改变了台湾的命运。
何斌在郑成功面前把台湾的夸的天花乱坠,说的台湾多么富饶、多么美丽,讲得此生不来一遭都会后悔一辈子,最后郑成功就这么被说动来了台湾。
咦,台湾不是被荷兰人占据了,怎么讲的来台湾这么容易?原来当时航海主要依靠季风,使用帆船在各国之间走动。
郑成功就是算准了这一点,荷兰人会趁台湾冬天吹东北季风的时候,从台湾出发,一路被风吹到现在印尼雅加达的总公司,夏天改吹西南季风的时候,又可以搭顺风船从印尼到台湾。郑成功趁着春夏交替、荷兰人逆风到不了印尼讨救兵,在1661年春天,开了四百多艘船,载着三万五千人浩浩荡荡的往台湾来了。
其实荷兰人并不是因为讨不到救兵才投降,而是台湾的经济效益已经大不如前了,以前台湾是『东印度公司的好乳牛』,但是这头牛已经挤不出奶水了,因为郑成功在东南沿海的势力长期阻断了大陆与台湾的通商,荷兰人认为这个岛已经没有甜头了,干脆果断退出。于是1662年荷兰人同意投降,结束了双方9个月的战争,也结束了荷兰人在台湾38年的统治。
郑成功成功赶跑荷兰人之后,真正做的事情是建立行政制度,派士兵到各地屯田开垦等等,但实际上他只有在台湾岛上待了短短的四个月,就迎接了他的死亡。
讲的简单一点,郑成功根本是被「气死」的,因为接二连三不幸的消息传来,让郑成功受到了许多打击。
第一,明朝覆灭后,剩余的势力用『南明』这个国号苟延残喘,期待哪天把外来的满洲人赶走就可以复国了,但是唯一剩下的明朝永历帝不幸在缅甸被抓,而且隔年就在云南昆明被吴三桂杀了。正统的明朝亡了,这下子连复国的希望南明也亡了,这个噩耗给郑成功的打击不小。
第二,清朝知道郑成功铁石心肠、没有招安的可能,于是将他老爸郑芝龙在北京处死了。
第三,郑成功要求占领菲律宾的西班牙人向他称臣,想不到对方完全不鸟他,还屠杀菲律宾华侨。
第四,儿子郑经与他弟弟的奶妈私通,虽然奶妈没有血缘关系,但是在伦理上是母亲一辈,根本是乱伦,更气人的是还因此生了一个孙子。
加上郑成功与很多皇帝相同,脾气特别暴躁,用现代角度来看应该有心理上的疾病,他与手下施琅常常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产生摩擦,有次真的忍不住下令要逮捕施琅,施琅侥幸逃脱,但是郑成功杀了无辜的施琅父亲与弟弟,于是两人彻底闹翻。更可怕的是前面提到关于他儿子郑经、与弟弟的奶妈有了私生子的事情,郑成功知道真相后,居然派人去杀奶妈、杀儿子、杀孙子,甚至郑成功自己的太太(因为这算是老婆教子无方),几乎就是杀了自己全家。
随然郑成功没人性,但是还好他的部下有,因此最后除了奶妈陈氏之外,其他家人总算是保全了下来,但也因此让郑成功的血压飙高。
在接二连三的打击之后,郑成功某一天穿上了官服一个人喝闷酒,之后读了太祖遗训,突然觉得自己家庭事业两头空,于是失控发狂大吼,说自己无颜见人,借着发酒疯、用剑把自己的脸砍得稀巴烂而死,结束了郑成功这段血腥猎奇的一生。
郑成功死后,大难不死的郑经继位登上了宝座,郑家前后统治台湾二十一年,郑经就占了十九年,这段时期郑经非常积极建设台湾,而且与他父亲最大的不同就是郑经对「反清复明」四个字看得没有那么重,他当时甚至把台湾称为「东宁王国」,也许曾经到过鬼门关门口的郑经,当时已经有了老老实实在东边的这个海岛上、营造自己的岁月静好的想法了。提到郑经建设台湾就不能不提到辅佐他的大臣『陈永华』;这位陈永华就是「平生不识陈近南,便是英雄也枉然」的陈近南。
陈永华小郑成功十岁,当年郑成功在厦门抗清时,陈永华才二十来岁,他与郑成功一席谈话,分析政局、攻略,郑成功听完喜出望外,认为找到了活诸葛,不但授予他「咨议参军」一职,也聘请他做郑经的老师,此后陈永华便一直辅佐郑成功与郑经父子。
在陈永华的辅佐之下,郑经任内的台湾不但越来越汉化、也越来越国际化。西元1666年,现在台南的孔庙兴建完成,还附设学校,被誉为「全台首学」;于是开始办教育、办考试,选拔为官人才,奠定了台湾社会此后以汉人为主的基础。
除了内政稳定发展;对外与东南亚、日本、英国的生意也做的风生水起;甚至与清朝的关系也逐渐趋于和缓,因为郑经没有反清复明的想法,自顾不暇的康熙皇帝也懒得管他。没想到这个时候,清国内部发生了吴三桂发动的「三藩之乱」,也就是明朝投降清朝的将领再度起兵反抗清朝的事件,不知道郑经哪根筋不对,原本讲了一百次我不会反清复明,偏偏在这一次派兵参战了。
郑经这一出兵西进,提醒了康熙皇帝在东南方还有一块小蕃薯啊!于是在平定三藩之乱后,康熙开始认真考虑拿下台湾这件事。而西进失败的郑经除了摸摸鼻子认输回到了台湾,而且还接二连三地碰到倒霉事,又是天灾又是贸易受挫,到西元1681年,郑经郁郁而终,享年四十岁。
他身边的活诸葛陈永华则是在前一年、1680年死的,这两根大柱子相继倒下之后,宫廷斗争立即开始上演。郑经跟弟弟的奶妈生的大儿子郑克臧,在郑经死后才三天,就被武将冯锡范、以血统不正的理由,一刀杀了丢到海里当消波块,冯锡范接着拥护自己的女婿、郑经的次子郑克塽继位。举国飘摇的时刻还这样内哄,局势当然只能江河日下。1683年,康熙指派跟郑成功有仇的施琅,率领水师三万多人先取澎湖,原本主战的大将见大势已去,转而游说郑克塽投降,当时才13岁、皇位屁股还没坐热的郑克塽无奈只能两手一摊,结束了二十一年的明郑时期。
今天这一连串的人物与事件是否让你更清楚了台湾近代的历史呢?我们居住的这块福尔摩沙的土地,原来是由这么多人物与事件一点一滴的拼凑而成的,这块累积了丰富故事的土地,更蕴含了深厚的、有血有泪有心酸的人类情感。
恭喜您得到了我对「台湾史上最有梗的台湾史」的读书心得,请支持我为您付出的努力与诚意,邀请您花一秒钟的时间点赞、并且订阅这个频道,然后将我的解读转贴给你的朋友,让大家都知道「听说你很棒」!